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端饭局_官场:分手后,我转身考上省组部
F4小说 > 官场:分手后,我转身考上省组部 > 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端饭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端饭局

  吴世民跟他们笑着一一握手,都显得很热情熟络亲切。

  按理说,吴世民的级别跟他们差不多,甚至还略低一些,又是外官,实际地位可能稍低。

  但吴世民可是给家乡省委书记服务的笔杆子,位于机要中枢,所以高看一眼。

  相互之间,互通有无,都是发自内心的尊重。

  吴世民接着把梁江涛介绍给他们,梁江涛恭敬地打招呼、介绍自己,然后识趣地给各位领导的茶杯加水,显得很有眼色。

  原来,身穿白色警服就是今晚的东家,公安部一局正局级副局长,沈万麟。

  一局神通广大,负责极为重要的工作,不可小觑。

  刚才那位接话的矮个子中年人是信息产业部规划司副司长季慎行,单位就在西长安街,离这里很近。

  然后还有财政部行政司副司长南洋,这是个掌管各部委经费的司局,谁都得给面子。

  还有一个是《中国经济时报》总编辑尹少华,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事业单位,也是正厅级,不过这名领导明显年轻很多,可能才四十岁出头的样子。

  四十岁出头的正厅啊,在省里想都不敢想,估计只有书记省长的秘书才有可能。

  但在京城,就不算什么惊人之事了!

  刚才四人正好凑了一桌牌局,打的是汉东流行的双升。

  这个时候,掼蛋还没有流行到京城。

  吴世民一来,尹少华立刻把位子让给他。

  吴世民谦让了一下,还是接了过来。

  几人打了半圈,又进来三个人。

  一个是淀海区教委主任,梁康。

  一个是城东区常务副区长,巴瑞德。

  还有一个是公安部五局处长肖凯。

  又是寒暄一番。

  人来的差不多了,时间也差不多了,入席。

  今天是沈万麟做东,按照汉东规矩应居中而坐,承担主陪的角色。

  论职务、论年纪,他也当仁不让。

  由他安排座位的时候先卖了个关子:“主宾咱们先空着,一会儿有个重要人物过来,坐下咱们再说。”

  他这么一说,众人更加好奇了。

  按理说在场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司局长,地位在他们之上,沈万麟还卖关子,那绝对不是一般人,搞不好就是部级领导了。

  都是一脸期待。

  这场饭局来值了!

  绝对是高端饭局!

  沈万麟让吴世民作副主宾。

  吴世民坚决辞让!

  他毕竟是省里来的,年龄也不是最大的,当着这么多实权部委的领导,还有正厅局级的尹少华,怎么好意思坐上首?

  但沈万麟坚决安排,说老吴你远来是客,大家也都呼吁,吴世民才半推半就坐下。

  剩下的就好安排了,几个局级领导按年轻依次坐下。

  巴瑞德在前,之后是南洋、季慎行。

  尹少华是这里面级别最高的,可由于年纪小,反而坐在后面。

  梁康只是正处级的淀海区教委主任,只能往后座,这没什么好说的。

  他这个职务在京城虽然级别不高,但能量很大,因为管招生入学。

  虽然现在远不如后世卷,但竞争也很激烈了。

  淀海区又是京城教育的高地,所以求他办事的人络绎不绝,好多都非富即贵。

  所以他不能当普通处级干部看呆,跟在场的人是处于一个层次的。

  当听到介绍他的职务时,梁江涛两眼放光。

  按照他的设想,就是先落户京城,然后想办法迁到海淀,看看弟弟能不能在海淀入学。

  在京城学个一段时间,才能更适应这边的考试题型,从而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。

  梁康肯定能帮上忙。

  所以,得跟他搞好关系。

  肖凯是沈万麟的老下级,今天叫过来就是陪客人的,自然坐了副主陪。

  本来这种场合,他应该早点过来。

  但今天有一个重大会议,脱不开身,这还是找个理由脱身出来的呢。

  五局是刑侦局,管理全国重大案件,一个处就负责一个类型的案子,处长忙得没白天没黑夜,还要全国各地跑,很不容易。

  当然,权力也大。

  先不说自身掌握的资源,全国各省刑警总队长都很卖他面子。

  而搞定一省刑警总队长,很多事都只能说非常好办!

  梁江涛很识趣地坐到了桌子尾,无论从那个角度说,他都是服务员的角色,要找准定位啊。

  像这种朋友聚会的座次,和正式场合还不一样。

  不全然是按级别、单位排序的。

  是否是客人、年纪大小、和主陪关系远近,都可能成为决定座次的因素。

  怎么安排,考验主陪的水平。

  不过,都逃不出一个礼字。

  坐下之后,这里面有认识的,有不认识的,有熟悉的,有不熟悉的,沈万麟承担起召集人的角色,挨个给大家介绍着。

  介绍的时候,除了单位、家乡,还介绍着个人的工作特点,方便大家尽快熟悉。

  这个过程中,在场的人还可以自由补充提问,比如年龄啊,共同认识的人啊。

  “你认不认识xxx?好像是你们单位那里那里的。”

  “别提了,哥们儿啊,天天中午一块遛弯!”

  关系顿时就能拉近很多。

  碰到这种情况,有的人还喜欢当场打电话给共同认识的人,用以显示关系很铁、人脉很广,在电话里“缠绵”一番。

  不过这一般都是酒过三巡之后。

  这一番介绍下来,大家心里都有个印象了,一会儿单独碰杯喝酒的时候再一对一聊一会儿,印象就深刻了。

  下次吃饭,就显得非常熟悉了。

  这就是酒场文化。

  华夏是人情社会,免不了这一层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4sf.com。F4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f4sf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